随着可折叠电子设备向更轻薄、更耐用的方向发展,其对核心柔性基板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传统的无色聚酰亚胺(CPI)薄膜在大曲率弯折(如超小曲率半径≤0.5 mm)下反复折叠时,易因分子链不可逆滑移而产生永久性折痕,并容易因引发应力集中而导致新型的“拱起”失效模式,制约了设备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和用户体验。针对这一系列挑战,四川大学刘向阳课题组团队通过精细的分子工程设计,先后在国际权威期刊Macrom...
李乙文教授团队在之前的工作中,基于邻苯二酚--金属离子配位效应突破了天然黑色素有限本征性能的限制,大幅度提升和扩展了材料中金属离子含量与种类。该策略也已逐步成为行业制备黑色素金属复合材料的通行方法,国内外有四十多个课题组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拓展,引入了很多新的功能应用于阻燃,生物传感,成像等领域(Mater. Today‚2024‚79, 112)。除此之外,黑色素改性的研究方法也可进一步扩展和应用于更多具有复杂结构且...
摘要:芳杂环聚酰胺(杂环芳纶)由于其高强、高模、高耐热、耐溶剂等优异性能,目前已经用于高抗冲击性、航空航天等领域。随着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其对于高性能聚合物纤维的力学性能和耐候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罗龙波副研究员/刘向阳教授团队长期从事杂环芳纶的基础研究。团队近期在该领域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通过“均质皮芯结构”与“应力诱导有序化”协同作用,实现了杂环芳纶(PBIA)的外延...
辐射制冷(RC)通过持续反射太阳光、发射红外光的方式实现目标介质的降温,被认为是缓解全球变暖和集成电子发热的有效途径。然而,两波段内光学性质的相互干涉限制了反射率和发射率的同步提升(> 95%),且已报道的微纳光子体系在成本、可扩展性和环境稳定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近日,学院邓华教授团队利用“重力诱导粒子聚集”策略,构筑了一种具有可控电介质分布状态的稳定RC超材料。通过调控聚合物骨架中介电二氧化硅(Si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