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基层教学研究活力,提升青年教师育人能力,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2025年4月2日,我院成功举办“提升青年教师素养、助力一流专业建设”系列活动(第七期)。本次活动由学院杨伟院长主持。
华东理工大学林嘉平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辅助高分子材料设计制备”的交流报告。林教授指出,科学研究已从传统的实验观察、理论推演、计算模拟逐步迈向基于人工智能(AI)的第四范式,近年来,将AI技术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成为极具挑战性的前沿课题。林教授团队聚焦聚合物材料,通过数据采集、数字化方法开发、数据库构建以及适用于聚合物特性的机器学习算法优化,成功建立了AI性能预测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基因组合”概念的材料结构设计新方法。借助这一创新研究范式,团队成功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新型聚合物材料,为材料科学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何传书研究员以“‘心’领航向 ‘行’筑根基——班主任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了她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何老师从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关注学生阶段性需求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班主任育人的核心策略,并结合自身工作心得,探讨了如何通过全面陪伴与支持促进学生成长。
四川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王春艳老师以“‘大川学堂•爱课堂’四川大学智慧教育平台”为题,介绍了学校自主研发的知识库与DeepSeek AI本地化部署应用服务门户“大川智问”。她详细梳理了“大川学堂•爱课堂”教学平台的建设历程与应用成果,该平台覆盖课前高效备课、课中即时互动反馈、课后质量评价等教学全流程,实现了AI技术对教学环节的全面赋能。此外,“爱课堂”融合版支持多终端灵活使用,内置无感签到、随堂测验、主观题互评等互动功能,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与实效性。随后,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沈文君老师现场演示了“大川学堂•爱课堂”教学平台课程智能体的搭建过程。
冉蓉副院长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她表示,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系统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学科前沿研究、育人模式优化及教学创新中的应用范式。希望青年教师们能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所学所思融入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中,积极探索AI赋能教学科研的新模式、新方法,持续提升自身育人能力。同时,学院也将继续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为一流专业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共同推动学院教育事业迈向新的台阶。
撰稿:董千雨、木肖玉
编辑:杨燕玲
审核: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