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3月28日下午,学院大川观澜系列活动之青年教师论坛在科教楼209报告厅举行。学院四位青年教师作汇报交流,报告由高分子材料系副主任邓华教授主持。


李龙玉研究员做了题为“环糊精基聚轮烷的可控合成及应用”的报告。他的工作集中在化学背景下的分子设计、结构调控以及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构建。报告在分享了课题组关于有机高分子多孔框架材料用于光催化剂构效关系研究的最新成果后,详细介绍了超分子聚轮烷材料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展示了如何利用滑环效应改进材料性能。最后,他提出了聚轮烷材料可控合成的新方法及其潜在的应用前景。

罗龙波副研究员做了题为“芳杂环聚合物结构设计与纤维制备研究”的报告。报告聚焦于高性能芳杂环聚合物的结构设计、合成与纤维成型加工。他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的高性能纤维,如PPTA(聚对苯二酰对苯二胺)和PBO(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等在关键领域的作用及面临的挑战。他的工作还包括探索如何平衡这些材料的溶解性和机械强度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利用机器学习辅助新结构的设计,以及通过多尺度结构调控来优化纤维性能的新思路。

刘晗副研究员做了题为“高分子计算大模型与自动化智能化研发系统”的报告。他介绍了高分子计算大模型及其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如何将大型预训练模型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特别是高分子材料的设计过程。他介绍了一个创新的人机对话平台,该平台可以快速进行材料仿真设计,同时精确量化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并通过批量文献挖掘高效提取文献数据知识,以及系统梳理探讨如何通过数据建模加速科研进程。

汪茂副研究员做了题为“人工智能辅助高分子构效关系解析”的报告。他指出,在材料设计过程中,从微观结构到宏观性质的转换是一个复杂但至关重要的环节。他从传统的基团贡献法出发,阐述了高分子材料性质预测的重要性。随后,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他详细介绍了高性能分离与催化高分子材料的高效开发设计,详细说明了AI技术如何帮助科学家更快地发现新材料。

撰稿:董千雨

编辑:杨燕玲

审核:李乙文